8年育出荞麦新品种 成果转化创造新产业
发布时间:2024-08-09
来源: 农科院
作者:佚名
历时8年,选用国家作物种质库中唯一一份易脱壳材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育成高产、广适、易脱壳的苦荞新品种。近日,该品种正式完成成果转化。
新品种“中荞121”。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荞麦起源于我国,具有降血脂和抗血栓等较高保健价值,是一些高海拔冷凉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荞麦常年栽培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年均总产量超过120万吨,占全世界的40%,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千亿。
传统的荞麦品种不易脱壳,这成为产业发展的难点之一。据了解,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周美亮团队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利用多种荞麦种质资源,其中包括国家种质库中唯一一份具有易脱壳性状的种质资源,历时8年,育成新品种“中荞121”,具有高产、广适的特点,并融合了当前荞麦品种缺乏且产业急需的易脱壳特性。该品种无须高温蒸煮脱壳,可以最大保留苦荞的营养价值,有利于推动苦荞全谷物加工利用。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周文彬表示,“中荞121”是面向荞麦产业急需的突破性易脱壳品种,是我国荞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个成功案例。
新品种落地转化将有助于延长荞麦产业链,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认为,农作物的易脱壳性状是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经历人工驯化的结果,该品种的育成实际上加速了荞麦人工驯化的进程。该品种的落地转化将有助于延长荞麦产业链,拓宽消费场景,推动“小杂粮”长成大产业。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曹永生也表示,荞麦作为特色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广西农牧工程学校智慧猪场实训中心受到全国同行青睐
最新加入
25-01-03我省召开非主要农作物品...
25-01-03提能力 保安全 省疫控...
25-01-032024年11月吉林省...
25-01-03省农药总站召开农药管理...
25-01-03全省蚕桑遗传资源保护技...
25-01-03高邮市举办农业外来入侵...
25-01-03国家蚕桑体系苏北站20...
25-01-03省植保植检站集中推介发...
热门资讯
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石泰...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书记...
21-06-23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刘奇...
20-11-11致中共安阳市委李公乐...
20-10-10致朔州市纪委监委书记孟...
20-10-10致朔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委书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