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青菜头串起三方“增收链”
透过清晨的薄雾,荣昌区昌州街道石河村的500亩青菜头在梯田上铺展开来,摇曳起丰收的波浪。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村民们劳作时的欢笑声,肥硕可人的青菜头变成了一颗颗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石河村青菜头基地负责人彭思珍满心欢畅:“今年的市场价格比往年翻了一番,产值能达到200万元,基地、村民、村集体三方都能受益。”
连日来,工人们正不间断将新鲜的青菜头倒入两个近4米深的大型水泥池中。一层盐巴、一层青菜头,简单的一道工序就让附加值提升了至少20%。腌制好后运到榨菜厂深加工,附加值又能提高30%左右。“经过加工,这500亩青菜头的产值能够提高近100万元。”彭思珍说,只要懂管理、善经营,搞农业肯定有奔头。
“我们一起好好干,大家天天有钱赚。”彭思珍蹲在青菜头堆前,不断鼓励着干活的村民们。这些在基地打工的70多位村民平均年龄超过50岁。“年龄大了,打工没去处,谁曾想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工头”邓振茵说,自己1年在基地打工至少6个月,每天按70元算,收入超过10000元。
“我们能不能自己种,搭伙卖到榨菜厂?”有村民问。“只要你们愿意干,我免费提供种子,按市场价收购。”彭思珍直截了当地说。她的榨菜厂每年的青菜头需求量16000吨,种植面积至少要达到8000亩。
“我再过两年就干不动了,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地不能撂荒,可不可以用土地入股?”村民唐兴友提出问题。“我最希望大家以土地入股,既能缓解资金压力,也能让村民多挣钱。”唐兴友的想法与彭思珍一拍即合。
青菜头丰收悄然转变着村民们的思想观念,石河村党总支书记文晓航眉头舒展、眼中带笑。“磨破嘴、跑断腿,不如见成效。”他感慨道,“收入增加了,大家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今年基地规模将拓展至1200亩,届时村集体就能有6万元的收益。”
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张飞龙 张良建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3/t20210303_8958097.html
>>上一篇:江津: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
>>下一篇:涪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再创佳绩
最新加入
25-01-03我省召开非主要农作物品...
25-01-03提能力 保安全 省疫控...
25-01-032024年11月吉林省...
25-01-03省农药总站召开农药管理...
25-01-03全省蚕桑遗传资源保护技...
25-01-03高邮市举办农业外来入侵...
25-01-03国家蚕桑体系苏北站20...
25-01-03省植保植检站集中推介发...
热门资讯
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石泰...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书记...
21-06-23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刘奇...
20-11-11致中共安阳市委李公乐...
20-10-10致朔州市纪委监委书记孟...
20-10-10致朔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委书记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