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来到农村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部委动态 > 正文

巴南:接龙镇“酒红色“小伞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21-03-04 来源: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3日6时讯(通讯员 马彦)近几日,春雨绵绵,巴南区接龙镇马路村小屋基社村民喻启轮家的稻菇田里,依旧可见他躬身忙碌的身影,穿梭于阡陌间,不停地在田间捡拾。走近一看,大大小小的酒红色“小伞菇”从稻草里露出头来,爬满整个条形土堆。“初春气温回暖,‘第二潮菇’大丰收了,我每天都要捡300斤左右。”

  这圆滚诱人的酒红色“小伞菇”,是巴南区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全市率先采用“稻菇模式”种植的绿色产品“球盖菇”。以废弃秸秆、玉米粉、糠壳等为基料,播种菌种后覆盖上稻草,生产环节简单且收益可观。更重要的是种植期在头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4月中旬,不与种粮争抢耕地,还能收获两次,分“头潮菇”和“第二潮菇”。

  据了解,接龙镇马路村2020年10月播种球盖菇9亩,村民喻启轮就有5亩,从2017年种植至今,已是该种植业的行家里手。2020年,喻启轮除去人工、材料费,种植球盖菇的纯利润收入达6万元左右。

  “老喻,今天的球盖菇还有没有?给我来90斤!”“还有!马上摘。”来送订单的是马路村驻村工作队队员何洪元,周末到了,她的朋友均让其帮带球盖菇。抬头回答完,喻启轮又埋下头,用手轻轻刨开稻草,继续在稻田里捡拾“金娃娃”。临走时,何洪元还追加了18斤。

  采摘过程中,稻田里时不时出现一个陌生采摘身影。“这个菇绿色又健康,吃起很脆嫩,家里人都爱吃。”从九龙坡驱车前来采摘的市民徐福年一口气买走30斤。

  除了驻村队员帮带的和市民现场采摘的,该村的电商平台也有大量订单。马路村电商经纪人杨泽兰表示,订单量好的时候平均每天都有200斤,还有订单是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笔者临走时,上午的订单量达100斤,供不应求。

  听着手机里不时传来的到账通知,喻启轮脸上笑开了花。他说,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在40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每斤6元来销售,5亩可收入12万元。

  自己腰包鼓了,喻启轮也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前期收秸秆、秸秆粉碎、田间整理、播种、覆盖泥土稻草、搭棚等环节,有15个村民到喻启轮稻菇田里帮忙,按照人均每天70元的人工费计算,工期50天左右,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5万元左右。“我没啥技术,干农活是把好手,挣了3500元。” 48岁的村民魏坤兰告诉笔者,她要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能够在家门口找点收入补贴家用,感到心满意足。

  针对球盖菇下一步的发展,马路村驻村干部张杰表示,将稳定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探索深加工方式,让球盖菇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qxlb/202103/t20210303_8957852.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村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宝珍品商贸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村内参 nc-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