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食赋能旅游目的地建设
纵观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发展轨迹,一条通过美食提升品牌形象的路径清晰可见。首先,以节事营销创造旅游吸引点。借助美食活动举办前的大规模新闻、广告等多元化的宣传、举办时的焦点效应和举办后的余波效应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实现低成本、高精准度吸引目标客群,塑造美食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其次,以数字内容打造网红目的地。当下,直播、Vlog、短视频方兴未艾,兼具内容入口与社交基因的数字内容开辟了美食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新模式,解决了单纯的内容营销无法直接促成即时决策的拘囿。受到年轻用户广泛青睐的直播营销,多利用名人效应,将美食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风味、历史文脉、风土人情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展示给观众,灵活地与观众进行互动,及时收集观众的反馈并给予解答,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增强了真实感。此外,以影视传播赋能消费升级。全球许多目的地利用电影电视作品中出现的环境、地点、节事活动或美食生产片段,将美食体验包装成到此一游的必备要素。
通过美食赋能旅游目的地建设,是旅游者和本地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不仅在文化和美食的双向互动中增进了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理解,更为旅游者和本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主客共享的文化交融空间。正因此,后疫情时代,美食旅游为我国体量庞大的旅游目的地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方向。
建构多层次美食生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在目的地管理中,应注重地方美食业态的布局,在打造高端富有仪式感的美食情境旅游的同时,注重高频美食休闲场景的提质增效。此外,应在多元发展上下功夫。除了将美食作为区域核心吸引物,还应积极修炼“内功”,在街区、综合体、景区景点、乡村建设中综合考量自然观光、文化展览、休闲购物、非遗体验、运动度假、农事体验等自成体系的产品业态,促使游客和美食旅游目的地达到更高层次的精神联系和情感共鸣。
联合多个营销主体,打造生动形象的美食旅游品牌。应积极梳理美食旅游目的地中的利益相关者关系,重点对民间大厨、美食达人、老字号、非遗传承人、街巷美食店家等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进行梳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地制宜的谋划项目。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融媒体的传播力量,整合大众媒体平台和自媒体传播渠道,与美食点评网站和短视频网站深度合作,在主动配置营销通路的过程中主动获得正面口碑。
夯实美食旅游基础,拉长社会经济发展第二曲线。美食旅游目的地要在“食如其闻”上下苦功,确保美食“质素”,夯实产品的品质和口碑。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目的地管理理念。要规避孤立发展美食营销的思维局限,不断拉长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借鉴日本轻井泽“风景中的商务”、广东“寻味顺德”的经验,将精致美食作为创新的主要动能,不断探寻产业新引擎,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112/t20211202_82529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千方百计降成本稳粮价保收益
>>下一篇:聚创新之能 乘开放之势 走共富之路
最新加入
25-01-03我省召开非主要农作物品...
25-01-03提能力 保安全 省疫控...
25-01-032024年11月吉林省...
25-01-03省农药总站召开农药管理...
25-01-03全省蚕桑遗传资源保护技...
25-01-03高邮市举办农业外来入侵...
25-01-03国家蚕桑体系苏北站20...
25-01-03省植保植检站集中推介发...
热门资讯
21-06-23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石泰...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人民政府...
20-11-17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书记...
21-06-23致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刘奇...
20-11-11致中共安阳市委李公乐...
20-10-10致朔州市纪委监委书记孟...
20-10-10致朔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20-10-10致朔州市平鲁区委书记刘...